2018年1月19日 星期五

[整理]關於幼兒英語學習--兩歲半到三歲之間是開始學習第二語言的最佳時期


學英語真的有所謂的關鍵期嗎?=>較有定論的是"口音關鍵期"

政大英文系教授吳信鳳表示,家長擔憂小孩錯過學習黃金期就會落後,但學英文和母語不同,並沒有所謂最佳年齡,有沒有語言學習關鍵期,以及關鍵期與語言學習成效的關係究竟為何,事實上都尚未定論,從生物學角度研究發現,並沒有證據顯示大腦的神經發展及分化和語言學習有直接的關聯;在人一生當中,也沒有某一特定時期不適合學語言。關鍵期的迷思與追求絕對標準發音大有關聯,如果硬要說幼兒在學習美語上有所謂優勢,那麼可能是在發音上。這也是學者專家唯一較有定論的「口音關鍵期」--兒童在生理上對發音的接受能力最強,因此開始學習第二語言的年齡,對未來口語的發音有決定性的影響。


前亞洲大學應用外語系系主任張湘君指出,大家認為愈早開始學英文愈好,顯然是民間「似是而非」的傳說,她認為初學英語的時機,只是學習成敗的因素之一,教材、教法、學習策略及家人態度等因素,更形重要。 幼兒對聲音反應較敏銳,重複學習的時間較充裕,是語言學習上的優勢,但理解力及持續力不如年紀較大的孩子,也是事實。 師大英語系教授李櫻表示,很多家長以為讓孩子早點學,就可以變成真正的雙語,其實真正的雙語是在特殊情境下才會發生。多數情況是,每個人有一種語言是主要語言,用主要語言思考。比方說,算數學的時候,是用國語來思考。若一個人缺乏主要語言能力,他的邏輯推理、想像力、組織能力等,都會不足。在幼稚園裡,要孩子描述他昨天去哪裡玩,是很重要的語言能力訓練。中文能力直接影響到孩子抽象思考的基本能力。如果主要語言能力沒有得到足夠的磨練,就投入到第二語言,最終會「兩敗俱傷」,影響孩子整體的思考發展。

別為了學英語,讓孩子無法與人溝通
  
每個孩子的語言發展的速度都不同,很多家長經常忽略孩子母語的成熟度,把焦點放在孩子同時間要學很多不同語言,之後才不會輸其他孩子。臨床研究發現,當一個孩子的語言發展並沒有很穩定前(如兩歲半還不會講句子的幼兒),就貿然大量給予第二種或第三種語言,經常發生孩子的主要溝通語言混淆,孩子減少溝通說話的動機,以及一些語言發展的遲緩。


所以,當家長興致勃勃的來問我孩子可不可以提早接受外語的才藝時,我都會請家長先觀察一下孩子的主語言溝通能力,才能進一步討論。母語的重要性,是我在各大演講場合提出更重要的觀察指標,學齡前孩子沒有講話的興趣跟成就感,沒有一個穩定的溝通工具,第二種、第三種語言怎麼會學得好呢?

要鞏固0~5歲孩子的學習,最重要的是透過大量的遊戲,玩中學,做中學,是最重要的學前教育原則。有一項很有趣的語文追蹤研究,研究者把學齡前的孩子分為兩群,一群是從小沒有補過外語,但環境中有外語的一些遊戲刺激(如外語的音樂、讀物、遊戲內容、玩伴等);另一組是從小透過大量的補習,被安排大量接受聽書讀寫外語樣樣來的孩子,到小學三年級時才進行追蹤。結果補習組竟然出現一些不喜歡英文、成績低落的孩子,反觀遊戲組,孩子的學習興趣高,專心學習的程度較高,孩子不覺得非母語的學習有什麼壓力。

從兒童發展觀來看,家長要關心的是,四歲前要把第一語言(母語)鞏固好,而十歲前則是學外語的關鍵。其實,從大腦的醫學觀來看,孩子的大腦對外界的學習刺激,就是用進廢退、過猶不及,孩子從小有沒有接觸過這種語言,有沒有快樂的玩過這個語言,才是最重要的,接觸過就能讓大腦的網路連的更好,父母都不用擔心!

幾歲開始學英語?

海蒂·麥考夫是全球最暢銷的孕產育兒書專家,被《時代》周刊評選為2011年度「世界最具影響力的100人之一」。他曾在書中這樣寫道:很多語言專家建議,兩歲半到三歲之間是開始學習第二語言的最佳時期。7歲前都是學習外語的黃金年齡,13歲前都不算太晚。如果你想讓孩子用最短的時間花最少的精力學會一門外語,那麼2歲半-7歲的黃金時期千萬別錯過了。

事實證明,如果當寶寶連中文都說不利索的情況下就早早學習英語,不僅很難有所成效,而且還會影響孩子對母語的學習;可如果你等到孩子已經很習慣用中文表達的時候再開始學英語,又會大大限制英語的學習速度。

在雙語環境中長大的孩子,雖然一開始他會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學會清晰地表達,但是之後他就能很快熟練地使用兩種語言說話,而且以後學其他語言反而比一般孩子更有優勢。這或許就是為什麼有些人可以精通好幾種語言的原因吧。據《實驗兒童心理學雜誌》報導的研究顯示,雙語兒童大腦的執行功能比單語兒童反而更強,它能在不同的任務之間輕鬆切換,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以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突出。

黃金關鍵期是"進入青春期之前"

學習非自身母語的語言,有一個「黃金關鍵期」,這是孩子大腦尚未發育完全,學習新語言較容易的年齡區間,大多數人認為這個區間是孩子尚未進入青春期前,這時候較能接受「內化」的學習方式,較有機會能夠和母語人士一樣流利。一旦進入青春期,孩子們便會開始仰賴技巧、策略等較正統的學習模式。但這樣的理論也不盡然適用於每一個孩子,語言能力和所處的環境也有絕對的關係。BC英協資深外師說,許多從小住在英語系國家的非英美籍人士,如果週遭都是和自己說著相同母語的人,沒有機會練習英語,自然英語程度也不會比較好。反之,有些土生土長的台灣小孩,因為父母可能讓他們透過書本、網路等資源大量接觸英語,這些孩子的英語程度會比待過國外的孩子來得好。

父母如何和孩子一起學習英文?

其實父母並不需要自身英語很厲害才能和孩子一同練習說英語,這是亟需被打破的迷思!任何能讓孩子接觸英語的機會,都會有所助益。你可以給寶寶看英語有聲繪本,還有點讀筆配套的書籍很多也是雙語發音的,另外英文兒歌、英語動畫片都可以適當讓寶寶多接觸,對孩子來說,學英語其實就是一個「磨耳朵」的過程。不過,家長如果能夠及時充電和寶寶一起成長進步,或者將孩子送到英語環境中學習、生活,那孩子學習英語的速度會快很多。

英國文化協會資深外師提供以下五種方向作為參考

(1)共讀繪本:和初學的孩子一起閱讀英語繪本,雖然在繪本內容的選擇上對家長來說較有挑戰性,但比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有機會與父母進行一對一的親密互動。圖像為主的繪本,讓雙方有具體的理由從母語切換成英語對話。

(2)歌謠童詩:英語童詩和歌謠的最大特色就是不斷重複的內容,孩子可以一邊唱、一邊學習新單字。建議爸媽可以收集內容有相同字詞的歌曲並製作成個人化播放清單,讓孩子經由聽唱不同歌曲而加速熟悉特定的單字喔!

(3)朗讀故事:覺得自己說故事能力OK,又有一點英語基礎的家長,可以和孩子一同朗讀故事書,透過豐富的聲線和表情,讓故事活靈活現在孩子面前!開始朗讀前,先帶孩子認識書中的新單字,並在朗讀時不時提問;孩子如果答不出來,可以小聲地用中文提示,直到孩子記住為止。

(4)英語小角落:在家中合適的地方打造「英語專區」,讓家裡所有人都可以在這裡擺放繪本、遊戲、現成或手繪海報、勞作等任何和英語有關的物品。

(5)生日節慶:為家人好友親手製作生日卡片也會是有趣的親子活動,而逢年過節也很適合在家中來場英語表演或團康遊戲,增添歡樂的氣氛!


孩子的英文教育規劃?

幼稚園--就讀雙語幼稚園培養語感,在玩樂中學習英文。讓孩子從小就常常接觸英文相關的事物,不管是看英文卡通、聽英文兒歌,或者是寫寫有趣的互動讀本,玩個英文遊戲等等,都是很棒的方式。

小學一二年級--提供孩子大量童謠、演劇、遊戲、活動、簡易英文會話等活動性較強的英文教學活動和課程,這個時期是培養英文語感和興趣的最佳階段。

小學三至六年級--單詞和文法這兩個核心能力的關鍵紮根期

1.詞彙量系統式的累積
單詞、文法是英文學習兩個最重要的支柱和核心,單詞在此時期要進入很規律的背誦和累積階段,然後加入聽說讀寫的練習和運用。因此,不背單詞是非常錯誤的觀念,小學階段最重要的工作是背完初中三年必學的英文單詞,也就是基礎1000~2000個單詞量。根據筆者的經驗,小學背完2000個單詞,是很容易的,重點在老師是否很有系統地將這些單詞安排給學生,逐周背誦和複習。為什麼有的孩子一上初中,去考英文測驗初級或中級立刻就通過,都是父母親在孩子小學階段就幫孩子找對地方、找對老師,給予孩子系統式學習的最佳印證。

2.開始建構文法架構
很多補習班讓小學三至六年級的孩子,還在玩遊戲、做活動,不重視單詞、文法的訓練,這是本末倒置的,家長一定要特別注意!三年級以上,最重要的是需要有策略地學習英文,也就是要先打下單詞和文法的基礎實力,然後,高中以後就會有讓你刮目相看「英文爆發力」,而這階段最忌諱的就是還在「玩樂學英文」。

3.聽說讀寫一起來
這個階段的孩子,隨著單詞、文法開始逐漸增強,要搭配聽說讀寫的完整性學習規劃,充分把單詞、文法運用在聽說讀寫的項目中,於是開始有聽力、閱讀、口語、寫作等課程加入。筆者比較傾向於「分項教材」 的教學設計方法,也就是閱讀、寫作等有單獨的一本書做單項實力的訓練,但有些教材是屬於聽說讀寫綜合性教材,也無可厚非,端看老師如何運用得當。以上也就是說,三年級以上的小朋友就必須進入「系統式英文學習計劃」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